在 “雙碳” 目標引領的綠色發展浪潮中,不少企業已邁出堅實步伐,成功獲評綠色工廠。這本是企業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可為何諸多企業在榮膺此稱號后,又馬不停蹄地投身能碳管理平臺的建設呢?這背后,實則蘊含著企業對自身長遠發展、順應時代趨勢的深度考量。
綠色工廠,以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和能源低碳化為圭臬,是制造業綠色轉型的關鍵單元。它從生產的各個環節入手,全面降低企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例如,某鋼鐵企業在創建綠色工廠時,對生產工藝進行深度改造,采用先進的余熱回收系統,將原本白白散失的熱量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供廠區其他環節使用,大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優化原料采購渠道,選用更環保、低污染的原材料,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獲評綠色工廠,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部分地區還給予政策扶持與資金獎勵,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然而,綠色工廠的評定標準雖全面,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評價體系側重于靜態指標與階段性成果。像《綠色工廠評價通則》中的 25 項二級指標,雖涵蓋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等多個方面,可多聚焦于某一時點企業是否達標,對企業能源與碳排放數據的動態監測、實時分析以及深度挖掘不足。在全球對碳排放管控日益嚴苛的當下,這種局限性愈發凸顯,企業急需更具時效性與前瞻性的工具來應對挑戰。
能碳管理平臺作為新興的數字化管理工具,專為能源管理與碳排放管控而生。以世通獨立研發的能碳管理平臺為例,其功能強大且全面,宛如企業能源管理的智能中樞。通過先進的傳感器與通信技術,平臺可實時采集電力、水、燃氣等各類能源數據,并對其進行深度分析,涵蓋能耗統計、同環比分析、能源成本分析以及碳排分析等多個維度。企業借助這些精準分析,能清晰洞察能源消耗重點區域與關鍵環節,及時發現能耗變化趨勢,為節能決策提供堅實數據支撐。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能碳管理平臺更是一馬當先。它依據能源消耗數據,結合科學算法,精準計算企業碳排放總量與強度,清晰呈現碳排放來源與變化趨勢。不僅如此,平臺還能協助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包括碳核算、碳足跡管理、碳配額核算及考核等,助力企業在碳交易市場中搶占先機,實現碳資產增值。如某化工企業在引入能碳管理平臺后,通過平臺精準核算碳排放量,發現某一生產環節碳排放過高,隨即針對性地優化工藝,降低排放,在后續碳交易中,因碳配額管理得當,獲得了可觀收益。
綠色工廠與能碳管理平臺,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而是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機整體。綠色工廠為能碳管理平臺的運行筑牢基礎,企業在創建綠色工廠過程中,實施的節能技術改造、資源循環利用等舉措,為能碳管理平臺提供了優質的數據樣本與高效的運行環境。能碳管理平臺則是綠色工廠的進階與深化,通過對能源與碳排放數據的實時監測、深度分析,為企業持續改進綠色生產提供方向與依據。
比如,某電子制造企業已成功創建綠色工廠,在引入能碳管理平臺后,平臺通過實時監測發現,企業在夜間非生產時段,部分設備仍處于待機耗電狀態,且耗電量不容小覷。依據這一數據反饋,企業迅速制定設備管理策略,規定夜間非必要設備必須斷電,有效降低了能耗。同時,能碳管理平臺對企業碳排放量的精準核算,讓企業明確了自身在行業中的碳排放水平,進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減排目標與措施,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能碳管理平臺憑借實時性、精準性與深度分析的優勢,為企業提供了更精細化、動態化的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手段。企業在收獲綠色工廠成果后,引入能碳管理平臺,無疑是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再添強勁動力,助力企業在 “雙碳” 賽道上持續領跑,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