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雙碳” 目標推進進入關鍵階段,零碳園區建設已成為推動區域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2024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 “零碳園區” 納入重點任務,2025 年 6 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聯合發文部署零碳園區建設工作,明確要求分步驟推進園區低碳化改造;地方層面亦加速出臺區域技術要求,中國節能協會 3 月發布的《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范》(T/CECA-G 0344—2025),更標志著零碳園區建設進入標準化、規范化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世通國際認證憑借深耕認證領域多年的技術積淀與全產業鏈服務經驗,正式推出零碳園區評價全流程服務,以專業力量助力園區破解減碳難題,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解析零碳園區:多維度協同的碳中和實踐
《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范》明確,零碳園區是通過能源、產業、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生態等多領域協同施策,在特定區域內實現碳中和的綜合性園區。其建設需突破單一環節減排,構建全鏈條綠色體系:
· 制度層面:需建立覆蓋碳排放全流程的管理制度,通過能源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同時搭建綠色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與招商采購綠色標準。
· 能源層面:聚焦能源結構優化與能效提升,一方面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布局光伏、儲能等分布式能源;另一方面推動園區及企業能效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產業層面:以循環經濟為核心,優化空間布局與容積率,完善綠色交通網絡,促進企業間物料、能源循環鏈接,提升產業鏈協同減碳能力。
· 建筑與設備層面: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嚴控建筑本體碳排放強度,同時強化用能設備能效管理,從終端減少能源消耗。
· 監測與抵消層面:搭建智能管理平臺實現能耗與碳排放實時監控,定期量化并公開排放數據;通過年度減排計劃、碳捕集技術應用及碳抵消機制,實現全周期碳中和。
零碳園區評價的核心準則
零碳園區評價需堅守三大原則體系,確保評價結果科學可信:
· 溫室氣體量化需滿足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透明性五大要求,為評價提供扎實數據基礎。
· 創建過程需體現適用性(契合園區實際)、引領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可量化(成果可測量)。
· 評價實施需遵循客觀獨立、誠實守信、公平公正、專業嚴謹的原則,保障第三方評價的權威性。
零碳園區建設的基礎門檻
園區參與零碳評價需滿足兩項基本要求:一是合規性,需依法設立且近三年無重大安全、環保事故;二是管理基礎,需制定明確的碳排放管理目標、實施方案及配套管理程序。
零碳轉型的多重價值:從成本優化到競爭力躍升
對于園區而言,零碳轉型不僅是政策響應,更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 品牌增值:零碳標簽將顯著提升園區招商吸引力與產業集聚能力,塑造綠色發展標桿形象。
· 降本增效:通過能源結構優化與能效提升,可有效降低長期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盈利空間。
· 政策適配:提前滿足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要求,規避政策風險,搶占低碳發展先機。
· 社會價值:為區域產業低碳轉型提供可復制經驗,助力生態環境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世通國際認證的全周期服務方案
為打通零碳園區建設 “最后一公里”,世通國際認證推出模塊化服務體系:
· 定制化創建規劃:結合園區產業特點,制定零碳轉型路線圖,提供政策解讀與技術落地指導。
· 第三方評價認證:依據國家技術規范開展公正評價,出具權威評價報告。
· 管理體系搭建:提供 ISO 14001、ISO 50001 、碳管理體系認證服務,夯實零碳管理基礎。
· 碳排放全流程服務:涵蓋排放量化、數據核查、減排方案設計、減排量驗證及碳抵消項目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