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ISO審核,就是你們經常見到的ISO9001、ISO14001、ISO18001認證,比如你們買的一些東西,包裝上會注明“本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本企業通過ISO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本企業通過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如果一個企業想獲得這種認證,就要按照標準來運作自己的企業,然后提交申請,最后由審核員去企業現場做審核,如果符合就給發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ISO這個東西如果認真的去做,真的對企業有很大幫助,但確實現在很多企業做這個,只是為了一張證書,為了自己宣傳用或者招標投標用。
企業通過認證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推薦注冊,二是有條件推薦注冊,一般無法通過的,都是做的實在太差了,做的不是很差,都會有條件推薦注冊,把不合適的地方進行糾正整改,然后讓注冊。
其實剛剛引入國內的時候,還是很正規的,只不過中國的經濟環境就是這樣,任何其他國家很好的經驗,到了中國就會變成投機取巧的東西,一切為了利呀,想想為什么同樣日本的生產線卻造不出日本的產品質量。
所以那個時候,要做ISO認證的企業也是直線飆升,大部分認證機構跟企業一樣,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可以說是江山一片大好呀。
但是2015和2016年,就突然各行各業都不行了,好像一夜間的事情一樣,有其是2016年,做認證的企業斷崖式的下滑,為什么會這樣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很多小企業因為效益下滑,已經威脅到企業的生存,這樣很多小企業就會壓縮開支,比如以次充好降低原料成本,同時省去一些認證的費用,等等。
第一家在珠三角的企業,主營相冊相框等工藝品的加工與銷售
這是一家有150人左右的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就是相框,分為兩大類,一是木質相框,二是塑料相框,大部分訂單是歐美的出口訂單,小部分訂單是國內訂單或非洲、中東的訂單。
審核的過程中,跟這家企業的老板聊天,聽老板說,這兩年的業績都不如2011年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僅訂單減少,單個產品的利潤也大幅縮減,所以老板不得不裁掉一些員工,變相降低一些員工的工資,同時也取消了很多原有的員工福利,這樣下來,雖然辛苦點,但還能有盈利,酒過三巡再加一再追問下,老板苦笑著說:其實作為一個工廠老板,我一年干下來,自己的純收入,都沒有請來的廠長多,請的廠長一年要16萬,自己一年算下來,賺的錢也就十萬。
我們當然都不信了,然后老板給算了一個賬,其中就是一年要交多少租金(這是很大的開銷),一年要交多少的稅,一年要交多少的費(這個還伴隨著各種罰款和不得已的捐款),一年要多少的人工開支,一年要多少的員工福利開支,一年要多少的打點費(政府、公安、消防、防疫、國稅地稅等亂七八糟的,黑道白道的關系等),如果員工有意外還得賠償,匯率不穩定的損失,當然還有各種認證費等等,反正稀里嘩啦說了好多。
老板說:別人只是看見他們做老板的表面光鮮了,背后的辛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在中國的制造業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個企業開發出一個新產品,馬上就會有無數企業仿制,而且是隨便仿制,沒人管的,就算起訴也幾乎沒有勝訴的可能。本來人家企業產品做得很好,定價相對合理,利潤也比較客觀,但往往仿制品一出,就伴隨著低價和低質量的競爭,慢慢的這些企業全部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然后逐步淘汰。
他做認證是因為外國的客戶要求的,不做不行,除了ISO的認證,還有好多歐盟的認證等等,每年的認證費加運行管理費用這一塊開支就要一百多萬,其中ISO的認證費是最少的。
審核第二天,主要看了看實際生產狀況,這家廠做的,算是比較好的,至少在我審核過的同類廠里面,做的算好的,因為客戶經常到企業來檢查,很多東西都是按標準來運行的,該有的有,該做的做。廠里有兩個大車間,一個是做木質相框的車間,一個是做塑料相框的車間,每個車間有幾條線,大概就這樣一個情況,不存在大的問題,算是順利通過審核吧,相處很愉快
綜合來看,這家企業的狀況就是,還能微薄的盈利,但是日子過得大大沒有以前舒服了,還在堅持,老板對以后的行情不抱樂觀的態度,考慮過隨時關掉企業,現在還在堅持的原因,是想賭國家會給好的政策,比如貸款支持,經濟刺激,刺激出口等等,再就是老板辛辛苦苦辦起來的廠,不忍心說關就關,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二家在珠三角的企業,主要業務是 計量器具的設計生產與銷售
有80人左右的規模,做的質量和環境兩個體系認證,審核時間是3天,因為時間比較充裕,而且全程老板親自陪同,所以跟老板的交流多了很多。
剛開始這個企業就可以盈利,在前幾年進入高峰,高峰時期,老板沒選擇擴大規模,而是把盈利的錢 全部拿回深圳去投資了房子(神一樣的高人呀),然后去年和今年,企業的利潤直線下滑,現在處在不贏不虧的處境,但是他在深圳投資的幾套房子已經是當初價格的五倍了,也就是凈賺了四倍的利潤。
這個老板自己說,現在他真的想把企業賣掉,然后拿錢去深圳炒房了,但是因為這個企業是他一手創辦起來的,雖然現在不賺錢甚至還略虧,但實在不舍得賣,于是才打算先堅持著看看,如果兩年內不好轉,那肯定會賣掉。
說到他的同行朋友們,他也是各種感慨,據他所知的同行老板,沒有哪家企業生活好的,全部在撐,很多已經虧損了,但還抱有希望,因為他們認為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都在等政策,問到為什么會這樣,老板的回答是因為這兩年訂單也利潤比直線下降,但是政府對企業的稅收卻水漲船高,除了稅,還有員工的社保也比以前高很多,同時各種罰款和各種費也越來越多,到處打點的錢成倍的加,據說有一次當地政府修路,就讓附近的企業捐款,捐款還沒有任何憑證,反正捐了就行,不捐肯定會各種找麻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樓市的火爆,企業的地租也快速上漲,利潤下滑,房租漲價,稅收上漲,人員成本增加,公關費用增加,對實業的貸款收緊,各種因素逼迫這個行業好多老板都考慮賣場炒房,因為炒房不需要像辦企業這樣操心,辦企業的中小老板,大部分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白天忙著管企業,晚上忙著應酬,半夜回家還要看看賬看看業績看看經營狀況什么的,確實很辛苦,但炒房就輕松的多,買完等著升值就行,而且升值的速度比企業盈利的速度快得多。
如果中國的企業連最基礎的ISO都無法認真做好的話,那其他更嚴格的標準就更做不好了,很多標準在西方,真的對企業起了很大作用,比如美國石油協會的API認證,真的相當嚴格,但到了國內,也開始逐漸變味兒了。
第三家企業是一家危化企業
這家企業規模三百多人,做的三個體系,審核時間也計劃的比較長,老板是本地人,這家企業在本地是同類企業其中之一,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都差不多,但這個行業在當地是重點扶植的行業。說到危化企業,要比普通的制造業略微復雜一些,因為法律要求它必須具備一些強制性資質才可以,我們審核的時候首先也會收集這類資質,如果這個沒有,后面的審核就不用做了。
到了這家企業后,卻發現這個企業根本沒有危化品生產的資質,也就是說,這是一家非法企業,于是就決定終止審核不予通過,這時候奇葩的事情來了,老板直接說:這個審核必須給通過,否則我們投標沒法進行。
總之呢,從我們到企業開始,就一直對我們給予藐視的態度。
然后審核組長堅決不同意,準備打個報告就帶回撤回了,這時候那個老板居然把質監局的局長找來了(關系相當硬的),局長說了N多好話,比如這是當地的現狀,政府支持但是手續要慢慢辦呀,讓我們照顧照顧通融通融呀云云,然后還讓老板包了紅包,不過無論怎樣,最后組長還是給終止了,但是走之前要企業給報銷差旅費的時候,老板不愿意了,無論如何不給我們報銷,大家也沒跟他爭執,收拾東西走人了。
然后那個老板又打電話,說他們產品質量多么好多么好,就是缺點手續怎么樣,反正又開始說軟話了,不過結果還是改變不了,這家企業想再申請認證,也必須等到他們手續齊全之后了,因為報告打上去備案了,這家企業的情況已經全部知曉,沒人敢給他們作假了。
說這家企業的目的,就是想說,很多制造業的老板,在當地背景深厚,關系硬,日子過的還是蠻不錯的,就這么簡單,其他信息大家自己挖掘咯。
雖然終止了,但是大家的薪水一分錢不少,還是計劃天數的足額薪水,而且差旅費組長打個報告,直接從企業申請認證的預交款中扣除,可能還會罰款,我們一點損失不會有,損失大的是那家企業,辦手續三年再申請認證一年,要四年時間無法投標,就算關系硬,也得一兩年把手續辦齊,這其中的損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第四家是廣州的民營企業,主營業務是陶瓷餐具的生產和銷售
有自己的牌子,也接一些代工的訂單,規模不大,幾十人,一個老板兼技術兼銷售,一個老板娘兼財務出納會計人事行政,幾個業務員,再加一些工人,硬件設施就是幾間辦公室加廠房,不過有一大半的設備都已經停用了......
審核時間比較短,兩天時間,老板為人相當熱情,也很配合,全程陪同,也是不停地提問各種問題,通過溝通,我們知道這個老板是真心想把企業做好,也想認真學好ISO的理論,他說他不想做兩層皮,保證我們看到的都是他們真實做的,希望把問題暴露最大化讓我們發現,然后他好改進,之前企業請過輔導,花的價錢也是高價,不搞那種糊弄的東西,所以雖然企業規模不大,但卻是認認真真的在執行這套體系,同時融合了一些老板自學的管理技巧,可以說企業還是井井有條的。
第一天審核結束后,晚上老板陪著一起吃晚飯,席間聊到了企業的效益話題,說到這個問題,老板也是一臉苦澀,他說:2009年到2013年期間,他的廠效益相當好,巔峰時期工人就有200人,那時候從江蘇和本地請了幾個好的技術師傅,每個師傅的工資都要一萬五一個月,而且訂單做不完的做,從來不愁沒訂單,價錢也是水漲船高,利潤相當可觀,那時候日子過的好,也沒想過規范化管理提升質量提升品牌知名度這些,直到2014年,效益開始下滑,2015年和2016年下滑的更嚴重,期間就開始裁員,辭退了很多人,也停用了很多設備,今年年初又辭退了一些人,現在就剩一個技術師傅領一些熟練工人了,2015年底的時候發現很多商場和渠道,都要求各種資質了,所以他們才重視起來,搞了ISO這套理論,但是因為人才不足,做得不好
老板說,他不想這個廠倒掉,畢竟是自己一手辦起來的,雖然現在效益不行,但他還會堅持,畢竟以前還是賺到錢了,有些積累的,但是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靠量賺錢,而是要轉變為靠質量生存,所以老板本人一直在很努力的學習一些管理知識,也重視起來ISO認證這類的事情,他廠里有幾個做了好多年的年輕人,挺有上進心的,老板就自己掏錢送他們出去學習。
從老板的口中得知,這家企業雖然現在效益嚴重下滑,但接到的訂單還是有利潤的,也就是說,這個額企業目前還沒虧損,只是裁員減產。
最后真心祝愿這家企業能夠走得長久,做強做大。